锡山龙光塔是无锡的地标性建筑,历史上几度兴废,几度修缮。2018年10月17日,龙光塔又迎来了一次大修,这次大修中有许多令人惊喜的发现。

开工两个多月以来,施工进展顺利。不修不知道, 这一修,在塔顶就有了重大发现。工作人员登上陡峭的塔顶,拓制塔刹铜葫芦上的铭文。此次发现的功德芳名有阴、阳两种刻法,铭文除年号作坊落款外均为人名。这一发现,弥补了龙光塔1924年修建资料的空白,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。

据无锡地方史记载,龙光塔为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塔,创建于明代万历二年(1574),落成于明代万历四年(1576)。此后数百年间,龙光塔兴废几度,屡坏屡修,初修于康熙壬子(1672),再修于雍正庚戌(1730),三修于道光丙戌(1826),四修于道光丙申(1836)。直到同治四年(1865),有人持灯笼入塔捕雀引发火灾,毁去塔顶,从此一蹶难振。

1921年至1924年,乡贤们募银重修龙光塔,包括旧时上海十大民族工商业实业家之首的祝大椿在内,一批热心公益、希望重振无锡文风的各界人士积极响应。修缮后的塔刹以铁制套座承载重1.5吨的铸铜葫芦,高2.85米,留存至今。但关于捐资和塔刹铸造情况没有留下更多的文字资料。以前也有人发现塔刹上有文字,由于无法登顶,近百年来未能为铭文留下拓片和影像资料。

景区文物管理科科长金石声介绍:这次在塔顶铜葫芦上发现了很多的功德芳名,共有200余人。其中118人名字用阳文直接铸造在铜葫芦上,排列有序;而另外近80余人的名字以阴文的形式,见缝插针地刻在葫芦上。

用阳文铸造在葫芦上的人名分为两大板块,第一板块由祝大椿夫妇领衔,祝氏家族的占了相当比例;第二板块以另一位无锡巨贾薛南溟领衔,名单中包括了蔡兼三、杨翰西、杨石渔、蒋遇春、孙荷生、钱镜生等民国早期无锡商界的知名人物。

金石声表示,这样的一个发现是比较重要的,这与我们现在掌握的史料是相符的,1924年就是祝大椿在主持修复龙光塔。这个发现就证明,我们无锡的士绅和工商界人士也是很关心社会工业的,龙光塔是无锡的文风塔,所以他们都踊跃捐款来修建这个塔。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最后的落款部分,有一个民国十三年曹三房铸造的非常重要的信息。这表明,这件1924年铸造的铜葫芦是地道的“无锡制造”。

自明代起,无锡曹三房就是享誉江南的知名冶坊,不少曹三房冶坊制作的法器在国内外名寺珍藏至今,例如1662年为普陀山制造的法器,清代为寒山寺铸造的大钟。

本次修缮中,补充复原的几块碑刻,同样非常具有文化价值。金石声介绍,这次将重刻清代雍正、道光年间的龙光塔修复记,这个龙光塔修复记非常重要,之前无锡所有的史书上都没有相关记载,图书馆原藏有的两张老拓片现在已经给虫蛀掉了。从那个拓片上可以发现,雍正和道光年间修塔的时候也是很认真的,留有塔铭和碑记,当时就写得很清楚,龙光塔和无锡的文风有关。

据史料记载,无锡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榜九进士、一榜十一进士的巨大荣耀。此次修缮中,部分金榜题名的无锡才子也会根据历史资料同步复原。他们将不再是笼统的概念,全都拥有清晰的人名和简要的官职介绍。

金石声说:后来我们又发现一块清代道光18年的叫龙光塔三代唐宋元三朝进士题名碑,上面刻了73位无锡籍进士,由此证明了龙光塔的传说,即1574年初次建立的时候无锡就出了个状元。明代万历塔建成以后,无锡曾两次出过一榜九进士,两次一榜十一进士,还出了三个状元。

目前,修缮工程邀请了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碑刻传人王稚圭老先生,根据珍贵的拓片镌刻碑文。

复原后的石碑,将会被布置在修复后的龙光塔外。 游客登上锡山除了登塔瞭望无锡市容外,感知繁荣市景,还能从这些碑刻中感受文风昌盛,文脉绵延;从这里读懂无锡,领悟文化的力量。明年,给你一个上锡山的理由!

(来源:惠山古镇景区)